第558章 宁长真的反应_大唐第一臣
米阅小说 > 大唐第一臣 > 第558章 宁长真的反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8章 宁长真的反应

  …

  当李光略等人齐聚姜州封山城的时候,高冲已经拜别桂州都督李袭誉,继续南下,直奔南昆州。

  本来高冲从金州出发,途径荆楚,有意从道州进入岭南,径直前往广州赴任。

  但在途中收到消息:越州刺史宁道明反叛,进占姜州。

  高冲当即决定转向西南,沿湘水借道桂州进入岭南。

  桂州再往西南便是南昆州,武德四年设置昆州,治所在马平县,武德六年改称南昆州。

  现在南昆州这个名称依旧是有些陌生,但在贞观八年,便改南昆州为柳州。

  南昆州过后便沿象水南下穿过象州便到南尹州。

  一路跋涉,等高冲到达南尹州后第一时间便是见到南尹州的威凤卫校尉张通。

  这个时候,距离李光略驰援姜州已过数日。

  当听到李光略亲自领军的时候,高冲心里一咯噔,李光略几斤几两他非常清楚,卢德用这人有些干略,但也没有领军经验。

  高冲虽然不甚了解宁道明这个人物,但是钦州宁氏人才辈出,自宁长真的爷爷宁逵开始,宁氏便长于军略。

  其后宁猛力、宁长真、宁宣等人在军事一道都有赫赫战绩,宁道明胆敢公然起兵,想必也不是等闲之辈,李卢二人能行吗?

  高冲不敢耽搁,略做休整,便打算启程,继续前往南尹州,但是翌日一早,高冲便有些傻眼。

  “李都督?”高冲愕然失声,“你不是驰援姜州?莫非……”。

  正准备出发,只见李光略风尘仆仆的站在驿馆门口,高冲心里一凉,到底是兵败了。

  然而李光略咧嘴一笑,“见过高经略,姜州已平定,宁道明已经授首,李光略特来迎候经略”。

  高冲彻底愣住。

  片刻后,高冲终于捋清事情脉络,啧啧称赞道:“如此说来,这卢南还真是个人才啊”。

  卢德用数年来辅佐李光略,使得李光略可以安心的成为甩手掌柜,对于卢德用,李光略心存感激,现在卢南立下大功,李光略自然力挺。

  “高经略说的是”,李光略直点头道:“卢县令智勇双全,这次平叛,我已将其列为首功,还请经略批复”。

  高冲微微颔首道:“有功当赏,我自会处理,现在姜州是卢德用主事?”

  且不说卢德用本就是他提拔起来的,单说这卢南在此次平乱中的表现,就足以让高冲另眼相看。

  “是”,李光略笑道:“听闻经略南下,我特来迎候,至于其他事务,自有德用处理,我便先行回来”。

  高冲点点头若有所思,然后说道:“那我行程不变,稍后便前往姜州”。

  李光略也知道姜州事宜需要等候高冲主持大局,尤其是宁道明所在的越州、宁长真的所在的钦州,当即也不再挽留,便恭送高冲离境。

  一路上李光略喜笑形于色,甚是开怀,这一次他虽然没有赶上战事,但是姜州是在他辖下,卢南是他麾下县令,现在宁道明身死、克复姜州,他作为最高主官,自是有他一份功勋。

  对于李光略先前的表现,张通也早已如实向高冲禀明,说实话,若是换做其他人,高冲早就将其拿下法办,但李光略是俚僚四十八侗寨的酋长,性格怯懦,容易控制,若是将李光略处置了,一时间还真没有好办法安抚俚僚。

  当高冲出发姜州的时候,宁道明兵败身死的消息,伴随着高冲赴任岭南经略使的消息,在宁纯等人有意的愿望下,迅速的传播开来,顿时,岭南各方震动。

  钦州,治所钦江县。

  钦州原名安州,治所宋寿县。

  前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改宋寿县为钦江县。

  大业三年,杨广废州设郡,钦州改宁越郡,武德四年,李渊再废郡设州,改回钦州,如此往复折腾数次,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需要。

  钦州,钦江县,都督府。

  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叫宁府。

  因为自从南朝梁武帝时期,也就是宁长真的爷爷宁逵担任安州(钦州)刺史时,便是居住于此,一百多年以来,这座官邸已经成为宁氏的私宅。

  无论中原政权如何更迭,钦州始终姓宁,钦州刺史之位也只能姓宁。

  钦州情况特殊,俚僚蛮汉杂居,只有宁氏可以镇住场面,若是中原州县,即便宗族势力再如何庞大,朝廷也办法派遣官吏上任。

  比如荥阳郑氏,自是一流世家,但是郑州(原荥阳郡)刺史不一定非得是郑氏族人担任,毕竟郑氏也不可能因为这个就起兵造反,但是在岭南这种地方,还真不行。

  艳阳高照,宁府后院里,一张软榻上面,躺着年过七旬的宁长真晒着太阳,睡得正香,左右两名侍女小心伺候着。

  宁长真已经垂垂老矣,须发皆白,脸上满是褶皱,完全看不出来当年的骁勇。

  前隋开皇二十年,宁长真的父亲宁猛力病逝,宁长真承袭钦州刺史之职。

  此后数年,宁长真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奉命南征林邑,打的林邑、占城诸国上表臣服,因功赐上开府,爵封钦江县公。

  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宁长真奉命北上,千里迢迢,从岭南钦州一直到高句丽,屡立战功,受封钦州总管、鸿胪卿、岭南安抚使。

  那个时候,宁长真在岭南的声望如日中天,即便是高州冯氏的冯盎,也是在他之下。

  只是生老病死,实乃人生常态,时至如今,七十多岁的宁长真也即将走到人生尽头。

  不知道是钦州的水土养人,还是基因缘故,宁家嫡系都非常长寿。

  宁长真的祖父宁逵生于北魏正始三年,卒于前隋开皇七年,高寿八十一,父亲宁猛力卒于前隋开皇二十年,高寿七十八。

  宁长真如今也是年过七十,他的儿子宁洄藻一直活到贞观二十二年,同样高寿七十余岁,在这个男性平均寿命仅有四十多岁的时代,超过七十岁已经是非常高寿了。

  正当宁长真睡的正酣的时候,门口冲进来一个人。

  侍女眉头一皱,正打算呵斥,一见这人,立即起身行礼,“大郎”。

  来者正是宁长真之子宁洄藻,现年五十余岁,官拜钦州刺史兼钦江县令,宁长真早就不理俗事,一切事务全部交由宁洄藻处理,只等宁长真死后,宁洄藻便可以接任钦州都督之职。

  “阿耶,醒醒”,宁洄藻神情焦躁,随意挥挥手驱散侍女,摇晃着宁长真的手臂呼唤。

  宁长真睁开眼睛,一脸不耐,“何事惊慌?”

  “阿耶,七郎死了”,宁洄藻直言道。

  宁长真一怔,继而挣扎坐起,“怎么回事?他不是把姜州打下来了吗?”

  宁洄藻一脸苦涩,“是四叔,他带领南合州的兵马援救姜州,策反白州庞孝泰,连夜破了封山,将七郎斩首了”。

  宁长真脸色一白,捂住胸口粗声的喘息,牙齿都在哆嗦。

  “宁纯!他、他好狠的心,同族相残,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宁洄游口中的七郎便是宁道明,在族中排行第七,宁道明的父亲宁xuan(上面一个虤,下面一个貝)是宁长真的弟弟,宁道明就是宁长真的嫡亲侄子,也就是宁洄藻的七弟。

  宁洄藻的四叔便是宁纯,在族中排行第四,宁纯的父亲宁宣是宁猛力的弟弟,宁长真则是宁猛力之子。

  所以,按照辈分来,宁长真便是宁纯的堂兄,也是宁道明的伯父。

  等宁长真缓过来劲来,便是咬牙切齿的恨声道:“先前宁纯宣布脱离宁氏,我只当他是独善其身,便不做理会,也有多做一手准备的打算。

  但他现在同族相残,我便留他不得,你去,开宗祠,将宁纯逐出族谱,明日点兵,兵发姜州,给七郎报仇”。

  宁洄藻闻言脸色一急,忙是说道:“阿耶且慢,还有一个消息,高冲来了,他将赴任岭南经略使,兼广州大都督,统辖岭南八府之政。

  如果现在发兵攻打四、攻打宁纯,无异于起兵造反,与我们先前所定方略不符啊”。

  宁长真听得一惊,“高冲来了,经略使?”

  然后便是怔怔出神,脸色逐渐煞白,呢喃道:“统辖八府之政,李世民好大的魄力,这是给我们脖子上套一道绳啊”。

  宁长真虽老,但是并没有昏聩头顶。

  李世民夺储上位,河北河东打得千疮百孔,大唐百废待兴,更有突厥虎视眈眈,李世民即位一定不会平静。

  正是考虑到这些,所以宁道明来劝说起兵,宁长真并没有表示反对。

  但是多年来政治敏感使得宁长真明白,鸡蛋不可以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暗中支持侄子宁道明起兵反唐,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明目张胆的造反,对外宣称只是固境自守,然后由宁道明去攻城略地。

  至于宁纯对外声明,忠于朝廷,绝不附从宁氏谋逆,宁长真也并没有表态,甚至心里在想,如此也好,一旦宁道明那边有个差池,宁纯这边也是保存宁氏实力。

  但是宁长真没有想到,宁纯竟是发兵攻打宁道明,还将宁道明给杀了,这就让宁长真真是气愤了。

  在宁长真看来,无论如何,宁道明这是在给钦州宁氏打江山,一旦中原有变,宁氏便可以继续割据岭南,无需受制于人,宁纯此举已经完全背弃宁氏了,所以宁长真才会如此愤怒。

  下意识地便要发兵,惩治宁纯这个家族败类,但是听到高冲赴任岭南经略使的消息,老奸巨猾的宁长真很快就醒悟了。

  看来中原的局势并没有猜测中的那样乱,李世民终究是坐稳了皇位。

  宁长真闭目沉思,宁洄藻也不敢打扰,只在一旁静静等候。

  良久,宁长真睁开眼睛,眼中绽放出一丝厉色,“高冲现在姜州?”

  宁洄藻不明所以,只是点头。

  “将宁道明逐出宗族,即刻领兵,开赴越州,征讨叛逆”,宁长真沉声吩咐道。

  “什么?”宁洄藻一惊,“不是去姜州攻打宁纯?”

  “蠢货”,宁长真皱眉训斥道:“七郎已经死了,再去姜州有何意义。

  高冲这一来,高州冯谈两家也打不起来,及时止损为上,你速去越州,随便抓着余逆斩杀,趁高冲还没反应过来先把越州抓在手里”。

  宁洄藻恍然大悟,立即应诺。

  等宁洄藻走后,宁长真躺在软榻上,眯着眼睛,迎着日光,陷入沉思。

  看来打压冯氏、割据岭南这个目标是难以实现了。

  宁道明太过废物,起兵两月才攻下姜州两县,还有一个冯暄,出工不出力,一直以来不愿出兵高州,谈殿那边也是拿高州冯盎没有办法,你来我往的互相攻打,一直也分不出胜负。

  对于高冲,宁长真深有了解,作为李世民的心腹重臣,既然来岭南了,那说明李世民即位一切顺利,想要浑水摸鱼,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而冯盎那厮,向来没有大志,只愿臣服中原,安稳度日,听闻冯盎对于高冲也是相当敬服,现在宁道明身死,冯暄被擒,再有高冲相助,谈殿肯定找不到便宜。

  岭南,乱不起来了。

  想到这里,宁长真对于宁纯便是心生恨意。

  如果不是宁纯出兵,宁道明无论如何也将掀起一些波澜,也会牵制住高冲的精力,也不会导致如今局面。

  看来要想办法把宁纯整下去,他跟家族不是一条心,没必要久留。

  还有白州庞氏,自寻死路,百多来年,白州庞氏便是依附于钦州宁氏,仰仗宁氏鼻息生存,庞孝泰之父也曾经在宁长真麾下任职。

  实在没有想到,庞孝泰这厮竟然敢临阵反水,诈开城门,宁长真听得很清楚,若非庞孝泰夺门,封山城绝对不会轻易破城。

  宁长真暗戳戳的将这些人记在心里,继续谋划着。

  与此同时。

  高州,高凉城。

  高州都督冯盎也是受到消息,惊诧之余便是大喜。

  没想到宁道明大张旗鼓的扯旗造反,竟是如此草率的兵败身死,对于高冲统管岭南八府之政,冯盎更是欣喜万分,他没有野心,不会觉得受制于人,反而对于高冲非常敬服,若有高冲执政,相信岭南也不会这么乱了。

  在这一点上,高州冯盎和白州庞孝泰很是相像,二人都没有野心,只愿意待在家乡安稳度日,只希望自己的族人远离战火。

  其实若以高州冯氏、冼氏二族的人望,冯盎若是在隋末起兵,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冯盎一直做到岭南总管,占据二十州,宁愿依附楚帝林士弘,也不愿自立称王。

  林士弘在大业十二年,自立称帝,立国大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号称据地五千里,拥兵三十万,其疆域北起江州(九江),南抵广州(番禺)。

  然而实际上,林士弘真正掌控的地区也只有江州(九江)、洪州(南昌)、虔州(赣州)等赣江流域,岭南地区全部是冯盎掌控,只是名义上依附于林士弘而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y123.cc。米阅小说手机版:https://m.my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