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最缺德的开国功臣_大唐第一臣
米阅小说 > 大唐第一臣 > 第472章 最缺德的开国功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2章 最缺德的开国功臣

  第472章最缺德的开国功臣

  …

  正拿起一本奏疏的李世民听得高冲的话,这些事情对于高冲完全没必要隐瞒,笑一笑说道:“也不算机密,幽州的情况你也知道,李瑗素来跟我不亲善,便有意让王君廓前去幽州执掌兵事,制衡李瑗,你觉得如何?”

  高冲一听到幽州两个字,顿时明白前因后果,脑中隐约模糊的记忆翻涌上来。

  王君廓、幽州和李瑗,这三者牵连起来便让高冲想起一场闹剧:庐江王李瑗谋反案。

  对于李瑗,高冲并不陌生,甚至颇为了解,毕竟在金州跟他接触甚多,众人对于李瑗的评语只有四个字:怯懦无能,简单说就是既没有才能又胆小懦弱。

  原本轨迹上他之所以胆敢谋反,最主要的原因是便是因为他跟废太子李建成交好,唯恐回京后遭到李世民的清算。

  次要原因就是他得到了一个人的“支持”,这个人就是他的亲家,执掌幽州军事的彭国公王君廓。

  王君廓可以说是开国功臣里面最缺德的一位,当然,这也是李世民的任用人才无底线的结果。

  《旧唐书》记载:“隋祚将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只要愿意为我所用,不管你是盗匪还是游侠,统统来者不拒,如此虽然可以招拢人才,但也难免有些品德败坏之人参杂其中,王君廓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新唐书》记载,王君廓幼年孤贫,衣食难继,常常偷盗抢劫,随身携带一个竹篓,这个竹篓跟捕鱼的鱼篓外观一样,不过王君廓将其内部改装,插入竹签,即:“内置逆刺”,简单说就是在竹篓里安装倒刺。

  王君廓带着这个倒刺竹篓招摇过市,遇到贩卖丝绸的商贩,便将竹篓扣到商贩的头上,因为竹篓有倒刺,商贩吃痛,一时半会儿难以取出竹篓,不能行动,王君廓便趁机将丝绸布匹席卷一空。

  仅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王君廓的阴险毒辣,至于后来的逼叔父造反、诈降丁荣、诈降宋老生等事迹,更是让他名声扫地,若非李世民不拘一格用人才,王君廓这种人人敬而远之的性子绝对难以出头。

  至于庐江王李瑗谋反,更是从头到尾都是被王君廓忽悠的,王君廓到任后,便是动起歪心思,怯懦无能的李瑗哪里是阴险狡诈的王君廓的对手,王君廓很快赢得李瑗的信任,李瑗对其推心置腹,并结成亲家。

  王君廓利欲熏心,心生一计,对李瑗说道:“大王如若还朝,必定一死,今有雄兵数万,何故自投罗网?”

  李世民派遣他坐镇幽州,他挑唆李瑗谋反,李瑗本就心中不安,现在听到王君廓的话,更是惶恐。

  这时的王君廓爵封彭国公,执掌幽州兵事,实乃大唐军中成名大将,见王君廓愿意支持自己,李瑗终于下定决心:起兵造反。

  李瑗当即召来心腹,燕州刺史王诜和兵曹参军王利涉商议,王利涉很是清醒,直言道:“王君廓阴险狡诈,反复无常,大王不可对其过于信任”。

  这时的王君廓早就掌控幽州,闻讯直接领兵将李瑗等人全部诛杀。

  因平叛之功,王君廓升任幽州大都督,兼左领军大将军,加封左光禄大夫,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

  这个时候的王君廓便是大唐数一数二的重臣,身为封疆大吏执掌幽州军政大权,统辖十余州,更是执掌京师防卫的左领军卫,其食邑跟武德第一臣裴寂相当,可以说是权势滔天。

  若不是王君廓后来作死,或许他可以显赫一生。

  平叛功成之后,王君廓在幽州横行霸道,愈加骄横恣肆,行事从来不遵法度。

  幽州都督府长史李玄道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更是出身陇西李氏,七世祖便是凉武昭王李暠,按照辈分是李世民的族叔。

  李玄道博学多才,性格刚正,很是不满王君廓违法乱纪,多次劝谏,使得王君廓惊惧不安。

  贞观元年,王君廓奉旨入京,李玄道跟房玄龄不仅是故交好友,更是姑舅亲戚,李玄道便托王君廓给京城的房玄龄稍一封信。

  王君廓小人之心作祟,途中私自拆开信件,赫然发现是龙飞凤舞的草书,很尴尬,他不认识这种字体,便误以为是李玄道知晓内幕,有意告发他,行至京畿渭南时,王君廓杀死驿站吏卒,逃亡突厥,途中被乡民所杀。

  这一场庐江王李瑗谋反的闹剧,直到王君廓作死,身败名裂后,方才真相大白,李世民将其贬为庶人,若非如此,十余年后的凌烟阁里,王君廓必定排名前五。

  王君廓的这场闹剧影响很大,所以高冲亦有很深的印象,毕竟王君廓这个人,在后世演义里那也是鼎鼎大名。

  作为天下绿林北路总瓢把子,生得面如重枣,美髯垂胸,掌中一楼青龙刀,胯下一匹枣红马,身穿鹦哥绿的战袍,江湖人称:绿袍帅,美髯公,大刀王君可。

  其原型便是幽州大都督、左领军卫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

  既然高冲清楚这一场闹剧的真相,那他就不会坐视不理,庐江王李瑗虽是很快平定下来,但是其影响很是恶劣,后来的义安王李孝常谋反、燕郡王李艺谋反、齐王李佑谋反等等,虽是各有原因,但是或多或少受到李瑗谋反案影响。

  如今在高冲的干预下,李世民已经避免玄武门之变,名正言顺的登储,并没有造成恶劣的兵变影响,那李瑗谋反案,高冲同样有心将其提前规避掉。

  但是尽管高冲知晓内幕,但是他不可能直接说清原因的,那样很难说服李世民。

  见高冲皱眉不语,李世民心下一凛,放下奏疏,认真的问:“怎么?攸之真觉得有问题?”

  李世民是真的担心其中有疏漏,毕竟他是真的担心李瑗谋反。

  李瑗虽然懦弱无能,谋反不会成事,随便遣一员大将便可平定,但是他是太祖曾孙,李世民的堂兄,根正苗红的李唐宗室,若是李瑗真的起兵谋反,不仅祸乱幽州河北,对于李世民的威望更是沉重打击。

  高冲回过神来,很是直接的说道:“臣斗胆直言,庐江王怯弱无能,彭国公阴险奸诈,这样的组合在一起,殿下伱真的放心吗?”

  对于李瑗和王君廓的评语,高冲毫不讳言,毕竟这两人的才德如何,众所周知,高冲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y123.cc。米阅小说手机版:https://m.my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