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参战问题_铁血大军阀
米阅小说 > 铁血大军阀 > 217.参战问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217.参战问题

  见朱尔典和康迪两人不说话,李默涵又说道:“就在不久之前的3月份,俄国刚刚爆发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逊位。俄国临时政府虽然在继续着战争,但是,比俄国退出战争更可怕的,是红俄政党。”

  一提到红俄政党,朱尔典和康迪立刻象表现出一种象触电似的反应,俄国的困境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很清楚,所以朱尔典和康迪表示庚子赔款停止支付一事,他们有八成把握说服国内议会同意,但是交还关税自主权一事,他们不能保证。

  另外,李默涵还与朱尔典和康迪商议了在中国境内德国和奥匈文职军职人员的处理,以及中方接收德国和奥匈在华资产的事宜等等。

  最后,李默涵还提出了一条,就是俄国在远东的主要城市海参威和伯力都不太平,李默涵建议中国可以和英法组成一支联合部队,到上述地区驻防,帮助俄国安定后方,以便让他们全力在东线抗击德国人。

  朱尔典和康迪原则上同意这样的办法,只是出于外交手续,还必须向本国政府汇报。

  送走了朱尔典和康迪,李默涵立刻驱车前往总统府,总统府门口的卫兵一见是李默涵,立刻敬礼放行。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黎元洪披着衣服坐在书房里百~万\小!说,一点睡意都没有。一听说李默涵来了,便赶紧出来迎接。

  “默涵,和朱尔典和康迪谈得怎么样了?”黎元洪问

  “还是有收获的。”李默涵把自己和朱尔典、康迪的谈话告诉了黎元洪。

  黎元洪很高兴,在他看来,能停止支付庚子赔款已经是不小的收获了,至于收回海关权力,那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李默涵说道:“我们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编练参战军,当然了,在我看来,这支军队很可能根本等不到去欧洲参战,而且实际上他们更有可能被用作我们与被洋派的战争。”

  黎元洪问道:“何出此言?”

  李默涵说道:“就算我们现在就招兵买马,没有半年以上的训练如何成军?而欧洲根据我的推测,最迟到明年也就是1918年年末就结束了。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如何做得到?”

  黎元洪想了想,忽然豁然开朗,说道:“咱们正好借参战的由头来扩充军队,等我们兵强马壮的时候,就可以绥靖地方了。默涵,你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法子不错。”

  李默涵笑了笑,说道:“那么明天就请总统用印。”

  黎元洪问道:“这是自然。另外,既然我们要派兵去海参威和伯力,那么让谁去好呢?”

  李默涵想了想,说道:“有个合适的人选——宋焕章。”

  李默涵的计划是派驻北京南苑的陆军第九师组成驻崴(海参崴)支队,这个师的师长原来是段祺瑞的亲信魏宗翰,也是把蒋方震逼得自杀的罪魁祸首之一。段祺瑞难逃之后,魏宗翰也跟着跑了。一时间第九师人心涣散。李默涵的计划是,提拔该师第三十三团团长宋焕章为师长,其余将佐全部官升一级。之后,由宋焕章率领该师第一旅旅长刘春台、第二旅旅长苏炳文附以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机关枪作多国为维和部队中国支队的名义进入俄国。

  部队自北京出发经过天津、山海关、沈阳、长春、哈尔滨到达绥芬河站进入俄境。支队司令部驻双城子,步兵第一旅担任双城子至意满站沿线护、绥芬河以东至海参崴的护路任务。第二旅分别驻守海参威、伯力和海兰泡。

  黎元洪听了李默涵的计划之后笑了,说道:“默涵,你计划的这么周详,我觉得我这个总统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李默涵继续说道:“既然谈到了编练参战军,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机构。我建议把原来的陆军部、海军部合并,然后增加一个新的部门——空军部。将这三个部门以及所有的与军事国防有关的部门统统整合到一个新的部门——国防部中。国防部隶属于国务院,其具体工作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分别办理。”

  黎元洪问道:“这样变动太大,会不会引起什么麻烦?”

  李默涵答道:“不会,这样做法在我们党卫军里已经施行多年,只不过是现成的拿过来就是。”

  “好吧。”黎元洪又问:“那么我编练参战军以多少为宜呢?”

  李默涵答道:“当然是越多越好。”

  黎元洪笑了,说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军官和教官?”

  李默涵说道:“保定军校的学生可以,我在山东开办的军校学生也可以。还有,那些即将被我们作为敌对国侨民的德国和奥匈军官都可以当教官。”

  “这样也行?”黎元洪纳闷了,“他们都当了我们的俘虏了,还会为我们练兵?”

  “我有信心说服他们这么做。”李默涵自信满满

  李默涵首先找到梁启超,让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为对德国宣战制造舆论气氛。梁启超的主要论战对象是他的老对手——孙文。

  事实上,就中国是否应该加入欧战的问题,国内展开了激烈地争论。人们把对德绝交、宣战并最终参战看成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孙中山以“中国存亡问题”来比拟中国参战问题。陈独秀说“此次对德外交问题,乃国家存亡问题,不可已寻常外交规之”,“此次对德外交,为国家存亡盛衰之唯一问题”。李大钊认为“中国今后生死之运命,实于是乎系之。”著名报人邵飘萍认为“中国究何所适从,此实关系中国之生死问题。”其他一些舆论也认为“此中国存亡之大机也”。

  对这个关系中国生死的问题上,有众多不同的声音。各派都纷纷亮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中孙中山坚决不妥协的反对参战态度颇引人瞩目。孙文发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的时候。

  辛亥革命胜利后,面临国内外极其复杂的社会形势,孙中山为民国的巩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社会丕变时期人心思定带来的改革阻力,以及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得资产阶级政权一开始就陷入重重危机之中,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落到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中。

  孙中山一直把列强的承认作为中华民国合法的标志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马上转道欧洲,寻求列强的承认。但是列强对中国民国始终不予承认,这给孙中山的压力非常大。孙中山两次接见美国国务院特使邓尼,请求美国承认。与邓尼同来的特派记者姆科密克记载了这次会见:“美国的外交代表,以无庸置疑的明确性与无庸置疑的强调语气告诉孙中山,美国是决不会承认南京政府的,以迫使孙中山将此视为来自美国的具有摧毁力量的最后通牒;而这个共和国正是孙中山最希望获得帮助的国家,他毫无办法,于是转向了北京。”

  列强为什么不承认呢?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一语道破:“告戒上海的共和领袖们,指望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孙逸仙去争取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尽早承认是痴心妄想。他说,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外国的信任,革命党的领导人向莫保证,他们一定推戴袁为首届总统。”可见,帝国主义早已选好袁世凯作为他们在华的代言人。列强不但不承认,反而积极地进行武装干涉。

  因此,当1917年中国参战问题一经提出,孙中山马上就发表文章,他认为之前的段祺瑞也好,还是现在的李默涵和黎元洪也罢,参战的目的并不是象某些人宣传的那样要乘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争取免除部分债务并获得国外援助、发展中国实业。恰恰相反,黎元洪控制的北京政府,是得到世界承认的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在这个幌子下面,李氏和黎氏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借参战实行其统一计划。

  对此,孙中山很清楚,一旦李默涵和黎元洪的计划得逞,那么他自己就彻底没希望了,孙文当然也就决对不会支持参战了。早在1917年3月他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要求两院否决参战议案。电文中,他指出一国之地位能否上进,须视自力。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可以一跃成为头号强国,外交从此顺利,那纯粹是一厢情愿,是大大的幻想。

  同日,他又致电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申述中国不能参战的理由,为中国计,为英国计,请英国不要拉中国参战。12日,他又致电段祺瑞,反对中国参战,并指出英、美可能借监督之名来控制中国财政。5月16日他又致电北京民友社、政学会、政余俱乐部并参、众两院,重申反对中国参战的理由。5月中旬他还派廖仲恺赴北京运动议员反对参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更坚定了孙中山反对参战、决心恢复民国的信心。他认为俄国的革命是“革俄皇之命”,这与他成功领导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共和革命性质。他甚至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完全是受中国辛亥革命影响才发生的。他说:我国“共和成立六年,其成绩似殊无足观,然其影响于世界为力之伟大,则真令人不可思议!俄罗斯之变而为共和,全由中国之影响也。俄罗斯之顽固,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此外,俄国革命爆发,意味着他所担心的英、俄同盟的破产,中国也将避免成为“印度第二”的命运。这对孙中山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心理上的支持。

  不仅反对参战,孙中山还以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为借口,要讨伐李黎政府。这让正在南京酝酿起兵的冯国璋有些心动,毕竟眼下他还是民国的副总统。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y123.cc。米阅小说手机版:https://m.my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