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蓄势待发_铁血大军阀
米阅小说 > 铁血大军阀 > 195.蓄势待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195.蓄势待发

  会议结束之后,梁启超问李默涵,“你对国家党的党员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李默涵答道:“我并没有要求我们的国家党党员要做公而忘私的道德圣人,只是要他们做到先公后私,不要损公肥私。这样的要求很高吗?”

  梁启超说道:“但是国家党现在的做法,是一种要求党员无条件依附在政党身上的模式,这和青红帮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分别,我们国家党是有政治理想的政党,我们的党员是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牺牲的。”李默涵说道:“反观贵党,如今又分为以汤化龙为首的宪法研究会,以梁先生你为首的宪法研究同志会,以及倾向国民党的孙洪伊为首组成的韬园系。这么分分合合,哪里还能成事?你们进步党主张的国权主义,就是我们国家党主张的国家主义的一个变种,梁先生你应该能理解我们的政治主张。”

  梁启超皱起眉头,似乎听懂了,似乎又没听懂。

  很快,北京方面传来两个消息,一是裁军,二是重开国会。

  裁军的问题,早在袁世凯时代,他曾授意黎元洪发出主张各省军民分治,和废督裁兵的通电,袁希望借此试探能否在各省行得通,只要各省不坚决反对,袁意思是先将都督和民政长两个职务分开,然后着手裁兵,各省都督一律裁撤,各省军队一律直属中央,把各省军阀割据的局面转变成中央(袁一个人)集权的局面。当然,这个计划是得不到各省军阀的支持,不过这是一股正流,全国明达之士都支持废督裁兵的计划。这个计划虽孕死腹中,然而黎却因此而获得虚名。

  在护国倒袁期间,由于战争的关系,所以南北双方都尽量扩充军队,当时全队究竟有多少数目,谁也无法统计,因为如果调查人数,是为了达到扩充的目的,自然尽量夸大。可是袁死后,全国重归和平,当务之急,在于复员,减小军队员额是复员的第一步,但这却是极其困难的问题。

  段拟就了一套裁兵计划,是规定全国陆军为40师,每师1万人,另编20个独立旅,每旅5000人,合共50万人。此外各省可以保留一些非正规性质的警备队,但全国警备队不得超过200营,每营500人,合共10万人。在这个计划中,陆军和警备队的区别是陆军有一定的番号而无固定的防地,可以调来调去。警备队则以维持地方治安为职责,其调动范围不出省境。这与袁在时的计划并无两样,袁是把全队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规定中央军是正规军;中央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地方军,同时在素质上也优于地方军。这时,北洋军多已有了正式番号,西南各省的军队则被列入暂编性质,其番号是xx省暂编陆军第xx师。暂编的含意就是等候整编,整编后可以编为中央军,也可以编为地方军。北洋军既然是正规的中央军,自然可以随时调赴各省驻防,可是地方军就不能任意活动。

  至于重开国会,则是在袁世凯称帝时,北京的国会饱受摧残,议员们纷纷南下,聚集上海的不下200余人,西南护国运动开始后,旅沪的国会议员也为之声援呼应。迨袁死后黎继总统,《约法》恢复,国会重行召开,原来南下的议员们遂纷纷回京。

  1916年,国会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常会开幕典礼,参议院议员到138人,众议院议员到318人。参议院仍由王家襄、王正廷为正副议长,众议院仍由汤化龙、陈国祥为正副议长,临时公推王家襄为主席。黎元洪总统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财政总长兼外交总长陈,交通总长兼内务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海军总长程璧光,同时莅会,黎依照民国2年公布之“大总统选举法”第四条,郑重宣誓。誓云:

  余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

  黎元洪假北京迎宾馆举行茶话款待国会全体议员,黎态度谦诚,要求议员同心协力,相互提携,其致词略云:

  “组织内阁,两月以来,屡更任命,纵非组织尽善,未尝不别具苦衷,盖共和再造,既由各方面势力构成,故组织政府不能专就一方面人才为限。用之期于适当,取之不出一途。变乱纷纭之后,要以安人心定全局为先,不宜对一人一事而有偏议,切望诸君共体时艰,将来征求同意时,勿绳严格,俾收共济之效,相互提携,造成法治国家。至民生国计,经纬万端,议事有暇,更望时常接洽,俾得流通,免生隔阂。元洪不敏,惟与诸君子相见以诚,合力同心,共匡大局。”

  国会议员很满意于黎的这种态度,认为过去袁世凯时代用外交手段对付国会,又以强盗贼匪对待议员,因此导致总统府和国会之间关系万分恶劣,今天黎元洪既然相见以诚,议员当然以诚意报之。

  国会复会后,政党活动变成了短兵相接,进步党人在袁死后提倡“不党主义”,所以在参加内阁中,只有一个范源濂。

  至于国民党方面,左派的中华革命党原是革命的秘密团体,主张采取激烈的革命手段,所以在国会中没有吸收分子。至于欧事研究会也慢慢地消灭了,乃由张继以“张寓”名称暗中纠合同志,后来挂出一块招牌名为“宪法商榷会”。不久宪法商榷会又分为三个派系。

  一、客庐系以张继、王正廷、吴景濂、谷钟秀、张耀曾等为主。

  二、韬园系,以旧进步党人新附于国民党之孙洪伊及丁世峄为主。

  三、丙辰俱乐部可以算做中华革命党的化身,以林森、居正、田桐为主。

  不久,客庐系中的谷钟秀、张耀曾脱离客庐而组成政学会,丙辰俱乐部与韬园两派又合组为民友社,商榷会又改为益友社,益友社又改为政余俱乐部,以王正廷、褚辅成为主。

  总之重开国会对李默涵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李默涵知道这届国会到了明年就会被黎元洪解散。但是作为山东督军他也不能不参与,于是山东方面出席的参议院议员有:揭日训、尹宏庆、王凤翥、刘星楠、萧承弼、丁世峄、安鹏东、马荫荣、张鲁泉、陈德俊。

  出席的众议院议员有:周庆恩、刘昭一、盛际光、魏丹书、周廷弼、于恩波、金承新、杜凯之、于洪起、彭占元、丁惟汾、刘冠三、史泽咸、董毓梅、艾庆镛、王谢家、张玉庚、阎与可、曹瀛、周祖澜、郭广恩、王之籙、王广瀚、袁景熙、于元芳、管象颐、张瑞萱、李元亮、于均生、周嘉坦、邓天一、赵正印、王志勋。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李默涵的话之后有所醒悟,平素以笔杆为武器的进步党领袖梁启超也想在西南地区建立私有武力,这可以从梁启超给他信徒的信中看出这种野心:“吾侪自命为稳健派者,曾无尺寸根据之地,惟张空拳以代人呐喊,故无往而不为人所劫持,无时不为人所利用。”

  进步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组织,只是通过梁启超和蔡锷的关系,在四川和贵州有点力量,后来由于岑春煊和陆荣廷的关系而在两广有点力量。梁启超很想把四川、贵州和云南变成进步党的根据地,建立武力基础,把进步党变成一个有实力、有根据地的党派,以便在中央争取更大的权力。

  梁启超在袁未死以前,就想巩固进步党在南方的势力,又想以川、滇、黔为活动的基础。他在5月14日致蔡锷的电说:“此役结果,最低限度,亦须造成南北均势,否则无以对死事先烈也。”

  又在致蔡锷的第五书说:“此时优在亡秦,虽云艰瘁,然有共同之向心,尚可力图控抟。神奸既殛之后,人欲横流,……过此以往,则为演水帘洞、演恶虎村之时,决无我辈插足之地,惟有与吾弟共艰苦于卬蜀滇爇间,冀庄严此土,为国人觅一遗种地耳。……”意思就是想用蔡的力量,据川、滇、黔为政治改革的小地盘。

  但袁世凯一死,他的“造成南北均势”的思想,立刻消灭,却极力与段祺瑞联络,主张速撤军务院。及蔡锷因病去美国治疗之后,他“庄严卬蜀滇爇”的思想,也消失了。不过仍想扶植戴戡入川,以承继蔡锷。

  总之军阀和割据的局面就是在这些问题中逐渐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对这个形式认识的最清楚的,恐怕就是李默涵了,所以他一面资助那些参议院、众议院的议员们北上参加国会,一面却努力地在山东站稳脚跟。在做好经济和军事上准备的同时,李默涵也开始积极地扩大国家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他对一批即将派出山东,到全国各地建立党支部的政工人员说道:“虽然我们的军队暂时不能走出山东,但是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可以。因为,思想和精神是无法被禁锢的。”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y123.cc。米阅小说手机版:https://m.my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