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蔡锷赴美治病_铁血大军阀
米阅小说 > 铁血大军阀 > 190.蔡锷赴美治病
字体:      护眼 关灯

190.蔡锷赴美治病

  别人都以为李默涵是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哪知道李默涵心里正在盘算,段祺瑞收了老子几千万,在给人的问题上还打了折扣,要七个人只来了六个,这次怎么也得补齐第七个。于是,李默涵按响电铃,直接叫秘书拟了一份口气不软不硬的电报发到北京,点名要陆军部军械司技正徐尚武。

  接到李默涵的电报,心里更加鄙视李默涵,认为此人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这时的段祺瑞正在为处理湖南问题伤脑筋,也懒得和李默涵扯皮,便大笔一挥把这个陆军部军械司技正徐尚武调拨给了李默涵。

  之前段祺瑞发表的各省军政首长名单,是煞费若心的,一方面要促进南北统一,一方面要巩固北洋势力,求全而不全,换汤没有换药。举例言之,袁世凯颁布的将军名义和护方面的都督名义同时取消,代之为督军,只是在都督和将军两个衔头中各抽出一个字合创督军的新名词而已。

  其次是委曲求全方面,这次人事安排,无论帝制与反袁派,在台上或新被逐者,如陈宦,都给予一定的位置安排,人人各得其所,在安排上总算尽了最大努力。段祺瑞的本意想在各省达到军民分治,所以只有少数省份是以督军而兼署省长的,署是临时性质。以省长而兼署督军的,只有四个省。这些省都是以小军阀或者以文人而权充军事长官,这当然是临时性质。至于段在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四省的权力分配,简直是播下了战争种子,制造了纷乱的根源。尤其是对湖南,湖南是南北用兵必争之地,较之四川还要重要,因为在北洋军来说,取湖南比取四川容易得多。

  为什么段不维持汤芗铭的湖南督军而改派他为广东查办使呢?原来就在段发表各省督军名单的前两天,湖南出了事,汤芗铭逃之夭夭。湖南独立时,北洋军第六师在湘西,安武军倪毓棻部在岳州,汤直接指挥的,是北洋军一个混成旅,由旅长车震率领,驻扎在长沙附近。这时候,广西军已有一部分到达衡阳和宝庆。陆荣廷以护湘、粤、桂联军总司令身份,于6月初由广东开到湖南,进驻衡州。

  在湖南内部,赵恒惕等已组成了湘军两师,湘西一部分民军也开到长沙附近成立了一个师。这是个剑拔弩张的局面,袁军与护无法和平相处,随时可能发生冲突。汤芗铭的处境,和陈宦在成都有点相同,既不能指挥驻扎在湘西、湘北的袁军,又不能指挥湖南的民军和桂、粤的客军。最糟的是湖南人恨透了这个杀人如麻的汤屠户,因此各路民军围攻长沙,以及国民党人要用手枪和炸弹对付汤的风声传遍了长沙城。7月4日深夜汤芗铭在四面楚歌中离开了长沙。

  汤芗铭走后,湘军已成立了三个师,师长是陈复初、赵恒惕、陈忠洵。曾继梧以湘军第一军长暂代湖南都督,龙璋暂代湖南民政长。随后程潜以湖南护总司令名义由云南到了湖南,他的部队也改为湘军第四师。汤芗铭的离去,并未减轻湖南的火药味,而7月6日北京政府又发表陈宦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陈宦未到任前,派陆荣廷署理督军和省长。这个命令使湖南更加复杂了。

  之前说过段祺瑞对陈宦印象恶劣极了,那么段祺瑞又为什么派陈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呢?这是由于黎元洪坚决主张必须给陈宦一个督军职务。当汤芗铭逃离湖南后,段祺瑞打算迅速派遣一支北洋军进驻湖南,又苦于无兵可调,恰好这时陈宦由四川撤出时,手上还有两旅兵力,派他就近入湘,既可敷衍黎元洪,又给陈宦一个戴罪图功的机会。

  这道命令立刻引起了湖南人民的激烈反对,湖南人赶走了一个北洋军阀,断不容又来一个北洋军阀,因此湖南各界推举年已七旬的刘人熙为湖南都督。为什么推刘呢?因为刘人熙以前做过广西藩台,与桂军陆荣廷颇有渊源,想通过刘的关系取得桂军协助以拒北洋军。

  陆荣廷支持湖南人民这个行动,因为桂军也不希望北洋军大举进驻湖南。北军人湘问题引起了湖南人民和滇军、桂军的反对,其他党派人士如熊希龄、范源濂等则希望调蔡锷回到湖南,国民党人士则希望以甫由美返国的黄兴担任。可是蔡锷、黄兴两人均无意于湘督。黄兴推荐谭延闿以自代。谭延闿在各方都有很好的人缘,不过和北洋系的关系不够深。

  这时,穷途末路的陈宦知道自己不适宜于督湘,因此自动表示辞去湘督,而段祺瑞也了解,如果硬性派北军人湘,必会引起战争,段觉得这个用兵时间尚未成熟。因此他于7月16日改派刘人熙为湖南督军,并下令把第六师由湘西调回江西,第七师由四川调往洛阳,第三师也由四川调回岳州。

  段祺瑞本来预定的计划是派第三师师长曹锟继陈宦以后的湖南督军,可是,段自己觉得他在北京的基础尚未稳定,必须靠一个可靠的北洋大将在自己身边,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因此选中了曹锟。曹一直给人印象是“老实人”,所以段调曹为直系督军。同时把7月间开回岳州的第三师分批调回北方。

  这并不等于段完全放弃湖南,因为他又安了一个棋子在湖南,他派他的内亲吴光新率领北军第三旅接防岳州。这当然是埋伏吴做为将来湘督的打算。天下事如要人莫知,除非已莫为。段内定吴为湘督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湖南,当然又引起湖南全省激烈的反对,甚至公开宣称为了抗阻北军。不惜一战。

  段这才了解湖南的强硬,于是在8月3日下令改派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署督军。所谓的“署”是暂代的意思,段这命令中,派谭为省长暂代督军,即表示将来还要派一个督军,所以段这期间给谭的电报都是称谭为省长。

  谭延闿是反袁的,他在湖南很得人望。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承当一切湖南的责任,袁调他和赵恒惕赴京。赵被囚,他亦形同软禁,有这段经过,更使他在湖南受人爱戴。

  湖南人对于湘督一职很敏感,这是因为汤芗铭杀戮太甚所招致,而湖南人甚至西南护方面,反对北洋军再入湖南的态度,则尤其坚决,不过北洋军留在岳州已是既成事实,所以当时等于有一个默契,只要北军不越过洞庭湖,似乎双方就能和平共存下去。

  谭延闿8月20日就任湘督。

  至于黄兴为什么不愿意出任湖南都督,其实是因为健康原因。二次革命失败之后,黄兴一直生活在美国,但是从未间断派人促进国内起义讨伐袁世凯,并在美洲为蔡锷率领的云南讨袁护筹措军饷。1916年6月,因孙中山、蔡锷多次电催,他于是由美国赶往日本,为国内反袁斗争筹款购买军械。当月袁世凯忧愤而死。7月,黄兴从日本返回上海。由于黄兴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奋斗,积劳成疾,最终因食道/胃静脉屈张破裂出血。根据后世医学知识推测,黄兴之所以食道/胃静脉屈张破裂出血,乃是因为肝门静脉高压所致,根据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肿大所推测,为肝硬化常见之并发症。

  而蔡锷不愿意出任湖南都督,其实也是因为健康原因。蔡锷在军中备极辛劳,病情加重,虽然有李默涵送去的磺胺药物治疗,但是到达泸州这时蔡锷的喉疾非常严重,已至不能讲话的地步,在泸州请了一位德国医生阿密思替他诊视,服药无效,又加上肺叶肿痛,滴水难入,体温高达39度,夜不能寐。蔡锷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虽然病魔困扰他,可是他觉得军队的欠薪,四川的善后都是极伤脑筋的事,非他本人处理不可。因此,他力疾从公,抱病任事,要求北京政府支付护的欠饷欠款200万元。

  这一重要情报第一时间通过李默涵安插在蔡锷身边的军情处特工通过电报发往济南,李默涵立刻从商丘协和医院抽调了一批德国、奥匈和美国医疗专家组成专家组,连夜赶到四川为蔡锷治病。喉病延误过久,声带已狭,病况严重,非迅速赴上海或国外就专科医治不可。

  蔡锷本人想去日本治病,但是李默涵的一封长信却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李默涵在信中告诉他,当年他和蒋方震等人一起拟定的《对日作战计划》已经被他当年亲近之人偷走并转交给了日本人。日本人对蔡锷的对日计划十分赞赏,又惧怕蔡锷掌握中国兵权,实施这份让日本陷入泥潭的作战计划,所以蔡锷如果去日本治病,等于送羊入虎口。

  结果,在李默涵的运作下,蔡锷决定一路上多带磺胺,远渡重洋去美国治病。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y123.cc。米阅小说手机版:https://m.my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